庸星 发表于 2011-9-2 14:19:47

声歌之妙话诗词


   所谓诗歌,应该是兼有诗和乐的属性,是用来吟唱的。无论是《诗经》里的雅、风、颂;还是汉、唐乐府;乃至宋词、元曲,究其当初都是可以拿来演唱的,而一旦这样的调子成型之后就作为传唱的固定曲调,令文人骚客争相玩琢,佳句清音不绝于耳。
   只是可惜了,现在的人已经无缘消受那些曾经传唱的天籁之音。至于为什么?天晓得了,中国人讲实惠,大概是那些清商曲调既不能换取功名,又不能拿来当饭吃,只留下点里面的歌词吟诵课子,却把曲谱当作多余一扔了之了。
      言诗不论声,这种极不负责的事最早出在汉朝,《汉书.礼乐志》载:西汉末哀帝登基,把音乐视作奢侈,下诏“罢乐府官”,从此汉代就再无乐府建制。音乐由此遭受历史的断层。
      近来我还在一本叫《千百年眼》的明人笔记上读到:“声歌之妙至晋而亡”。说的是两汉时的文人读 《诗》,论义不论声,到东汉末,还有个“雅乐郎”能演奏《诗经》中的《文王》、《鹿鸣》、《驺虞》、《伐檀》四篇,至太和末年又佚失其三,唯留下《鹿鸣》,而到了晋朝,连《鹿鸣》也失传了,从此声诗之道绝矣。
      诗之本在声,声之本在兴,鸟兽草木等一切自然之物乃是声乐起兴的本源,后世的人言诗而不论声,既不论声乐,又不注意收集、整理和珍传,难怪今天的你我无缘耳闻这千古绝响了。
   罢了,那些乐府曲调丢了也就丢了,偏是现在的人喜欢附庸风雅,写诗填词还是喜欢套用原来的余调旧牌,可笑的是死搬硬套写出几句夹生夹熟的词来,又不能吟唱,这不是活活累自己吗?
      其实我也曾一度喜欢旧体诗,也下功夫学过诗词格律,只是现在想想有些迂腐,诗词之用在与声歌之妙,既不能唱,则吟诗索句尽可弃其定式而直述胸臆,岂能为了一付徒有其表的旧曲牌而作茧自缚?所以近来我试着自撰小调,随性而写,不拘字数格律,突然觉得又是一种解放。

寒衣 发表于 2011-9-2 14:32:45

本帖最后由 寒衣 于 2011-9-2 15:11 编辑

    欢迎楼主入驻在线文学!
    楼主此言深入心坎,个人觉得诗词重在抒情写景,表达心声,有时看到有人因为重平仄而忽略了内容,甚至将字句序号对调,心里总不是滋味;当然如果能做到既遵格律平仄,琅琅上口,又不错过佳句亮点,那是再好不过了。就象古代的八股文,虽然限制得死,但也少不了佳作。
    我等小辈,于诗词属闲时玩玩的类型,所以也做不到两全其美,所以只能是贻笑大方了{:soso_e121:},希望能通过不断学习,向各位老师取经,以提高自身的造诣!

rentx 发表于 2011-9-2 14:50:31

说的对极了。

了无纤尘 发表于 2011-9-3 14:20:26

获益了

用心找到你 发表于 2011-9-3 15:09:48

言之有理啊

m376787525 发表于 2011-9-3 18:04:08

我不为楼主这样的标题所吸引,
也不是被帖子的内容所迷惑。
我不是来抢沙发,
也不是来打酱油的。
我不是来为楼主呐喊加油的,
更不是对楼主进行堵截攻击的。
我只是为了每天的积分默默奋斗。
我只是每天跟着“陈嘉 ”脚步。
你是个美女,我毫不关心,
你是个怪兽,我决不在意,
你是个帅哥,我不会妒忌,
你是个畜男,我也不会BS。
你的情操再怎么高尚,我也不会赞美,
你的道德如何沦丧,我也不为所动。
在这个处处都要积分的时代,
我不得不弄个牛B的数字来显眼,
于是我抄下了这段话,专门用来占楼出租,
好让我每天有固定的收入和知名度。

汇名 发表于 2011-9-30 21:20:18

古代的诗词有格律诗因为客观因素形成的,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古时候,诗词都是可以入乐的,既然要入乐那当然要讲究平仄,讲究韵律,不然没法吟唱了。我们现在还能听到一些歌手唱古曲,比如水调歌头、一剪梅,如果每月格律,岂能如此顺口?现代人写诗,可以避开格律,但是不能否定古人的智慧。

EFGRY 发表于 2011-10-6 23:56:10

汗~~~我的只是路过看看!!!

青枫 发表于 2012-1-13 11:43:14

诗词之用在与声歌之妙,既不能唱,则吟诗索句尽可弃其定式而直述胸臆,岂能为了一付徒有其表的旧曲牌而作茧自缚?所以近来我试着自撰小调,随性而写,不拘字数格律,突然觉得又是一种解放。


诗词之用不但在于声歌之妙,更在文思性情。倘若没有适宜的形式,声歌之妙何从出?况且无论你要表达什么思想,要抒发什么情感,都必须借由相得益彰的形式。每一种艺术都必须遵循它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亘古至今,乃成定式。如果完全无视这些规律的约束,那结果不是解放,而是混乱无章,捣腾出来的只能是一些杂乱的文字组合。能创新是好事,但本质的一些东西仍然不能丢。要做旧诗词,必入曲调,要入曲调必究格式韵律。那样即使你不能歌唱,你也可以朗诵。
形式的重要性有时甚于内容。内容可以随个人需求而千变万化,只有形式才以一种接近物质的方式融入文化结构永恒流传。《诗经》及多数诗词之歌虽已轶散,但仍然有一些古曲流传至今,譬如离骚、渔歌、塞上曲及一些乐府曲等等。我在大学时还听过一个文学院的教授用古曲唱李清照的词。当时把我们乐坏了。
我不认为今人还有自撰小调的水平。兼具音乐家和诗人的天才的人物,中国很久没有出现了。当然我并非食古不化之辈,做自由诗的话相对要容易一些,限制也要少很多。但讲究也同样不少,诗篇的结构,诗行的音步韵律也要考虑很多。网上有人说自由诗就是一句话敲几个回车进去,这种诗真是诗坛的悲哀。
无论如何,佩服楼主的雅致,现在这个社会,能有这些想法的人已经不多了,玩的转这些古董的人就更少了,加油,希望看到楼主的诗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声歌之妙话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