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美丽的“陷阱”诱惑你
消费怪相:先抛诱饵后下套现在一些美容、美发、健身等机构都在推销预付式消费卡,消费者往往在店家的免费体验、办卡返利等利益的引诱下而办理了这种卡。办理这种卡之后,消费者除了常规的人工服务费用外,店家还不断地推销产品或别的消费项目,有的甚至强制消费使消费卡尽快消费完。甚至一些不良的商家在推销消费卡之后,采取了转让、搬迁等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方式就逃之夭夭,使得预付卡变成了“废”卡。
还有些没有资质的美容院以年轻人为对象,以首次体验免费、送美容代金券、免费测肤质等手段邀请消费者进店消费。而令消费者没想到的是,在“免费”服务时所使用的产品就对消费者进行强制收费,因此往往引发消费纠纷。更有甚者超范围经营,一些美容项目是属于医疗整形项目的,根本没有资质做这些项目,于是出现美容不成“毁容”的严重后果。
现象分析:预付消费卡其实就是圈钱卡
以上这种服务业的投诉案例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记者在宁波市工商局12315热线了解到,服务类申诉量占消费申诉量的比例年均约33%,其中美容美发的申诉同比上升了1倍多,达到1190件,其中主要出现的是预付卡、免费美容美发等问题。办卡容易退卡导致消费投诉,消费者办理的美容美发消费卡因商家关门、转让、搬迁、收购等情况不能使用,想退又退不了。2010年受理的此类问题申诉450件,占美容美发服务申诉37.8%,比前年同期相比上升一倍多。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卡在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屡见不鲜,专家称之为“圈钱消费陷阱”。如今,只要到许多这样的机构去消费,工作人员总会竭力推荐顾客办张会员卡,并在卡内预存几百到几万元不等的现金,以便日后刷卡消费,美其名曰“多存多优惠”。不可否认,刷卡消费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现金一旦换成卡后,很多麻烦也接踵而来。不少顾客头一次到店里体验感觉良好,商家往往趁机夸大服务效果,或以大幅优惠做饵,促使消费者对其产品或服务产生盲目的信任,继而在对店家没有完全了解的基础上办理了半年卡、年卡,这就造成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
日后,一旦发现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与之前承诺的有出入,顾客再想退卡就不容易了。预付消费多没有具体的书面合同或凭证,所有承诺仅限于口头约定,而交出的钱却是实实在在的。换句话说,预付卡只是消费者对经营主做出的单方面承诺,对店家没有任何约束力,这就给店家造成了欺诈消费者的可趁之机,一逃了之就成为了可能。
专家支招:选择预付式消费需谨慎
宁波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龚娟娣秘书长说,对于这类已经屡见不鲜的消费侵权事例早在几年前就有耳闻了。她提出的三点消费提示值得大家借鉴。
1、摸清店家的底细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美容美发行业,基本上是个体商户,其流动性强、资金实力不强等特点,往往采用预付卡形式来圈钱,由此引发的消费纠纷就在所难免了。作为消费者一定要理性消费,在选择美容、美发、健身机构之前就要对商家有足够的了解,也可以上网打探对方是否存在欺骗消费者的“前科”。最好到由宁波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去消费,因为该协会是对会员单位经过严格考核后才允许进入协会的。行业协会进行监督管理,形成了对会员单位的约束力。
2、尽量不要办理时间跨度和金额太大的预付卡。
需要多少存多少,不要被店家许诺的一连串优惠措施冲昏头脑;办卡后要保留相关票据,以便发生纠纷时诉诸法律手段;一旦发现对方有违法行为,不能一味私了,必要时应及时向消协或工商部门举报。
3、建议预付卡由银行进行托管。
由于我国还没有出台预付款方面的相关法律。在商品消费领域,商品的售后服务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并且多数合格产品都有“三包”规定,而服务类消费领域的管理还比较涣散。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健全风险保证机制或者预付卡由银行托管,即预付卡里的现金存在银行,相当于银行卡授权消费,这样一旦商家逃走了,而卡里的钱还在银行里,就不会出现预消费卡被商家吞走的现象。
(现代金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