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孤旅 发表于 2011-2-26 17:01:27

      真可谓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们在这里又相见,首先问好!一壶总是将文字拿捏得很是到位,让人赞叹不已。赞叹之余,感觉“其二,得有点本事。别人乐于同你结交,是因为你懂的东西比别人多,你可以帮助他,或者给他一些建议和启发。很少有人愿意结交不如自己的人。”这段话,尚可商榷。倘若都以这样的心态或理念,能交到朋友吗?

一壶漂泊 发表于 2011-2-26 19:02:58

天涯孤旅 发表于 2011-2-26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可谓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们在这里又相见,首先问好!一壶总是将文字拿捏得很是到位,让人赞叹不已 ...

哈哈哈。。。。。。我的一管之见。您有不同看法,当然有您的道理;不过,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

天涯孤旅 发表于 2011-2-26 20:05:54

一壶漂泊 发表于 2011-2-26 19: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哈。。。。。。我的一管之见。您有不同看法,当然有您的道理;不过,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

按您的说法,以前半句论,那么您的朋友全部都不如您;以您的后半句论,似乎您的朋友都强过您。

都说跑过三关六码头的人圆滑,不会是真的吧?

林木木 发表于 2011-3-10 00:50:41

没看到下文了

1334807404 发表于 2011-3-10 18:18:27

{:6_287:}

阳阳王 发表于 2011-3-12 13:44:00

{:3_97:}

阳阳王 发表于 2011-3-12 13:44:12

{:3_98:}{:3_100:}

阳阳王 发表于 2011-3-12 13:44:23

{:3_108:}{:3_104:}{:4_129:}

无所不谈 发表于 2011-3-16 12:07:21

{:6_287:}

一壶漂泊 发表于 2011-3-22 00:54:47

本帖最后由 一壶漂泊 于 2011-3-22 10:02 编辑

四      樟抱榕


       自“宋下民居”往北一公里许,穿民居,沿溪流,石径逶迤,至小丘下,望见“云山书院”的牌匾。书院规模不大,仅三间小屋,厅堂之上有塑像,柱上有楹联,据说是乡贤林兆恩所筑,曾是济川私塾的发源地,文脉颇旺,至今仍有香火供奉。

       过书院数十米,豁然开朗。已望见一棵巨大的古樟,屹立于土丘。此处为济川村的南北分界地,南面人烟稠密,北面民居稀落,盖以此樟为标识。樟长于济水溪之上,脚下飞泉湍急,碧水萦回;耳边风涛阵阵,即便在温暖的午后,还是这有些微凉意。

       这棵古樟的奇特之处,便是樟树中心生长的榕树。看石碑上寥寥数字的介绍,得知这樟树大约是北宋留下来的。不过,以我看过数十棵古樟的经验判断,如此巨大的樟树,起码应是唐朝的遗物。陪我同游的两位村民,与我拉着手去丈量樟树中间的那棵榕树,竟环绕不过来。至于这樟树究竟有多大,只能凭估计和猜测了。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一片森林。

      千年古树下,闭着眼睛,心神飞驰。这种奇特的树木之间的媾合,只有造化之功才能作到。樟抱榕,一件精妙的自然杰作。也许是初唐或盛唐吧,济川的先民们在这里栽下一棵樟树苗,数百年之后,樟树成了参天大树。先民们在树脚下乘凉,孩子们在树下的济水溪里摸鱼,牛们悠闲地反刍着草料。山雨欲来,雷鸣电闪,一切活着的生灵,主动或者被动地躲避在屋里,以避开大自然发怒时的威猛;只有那棵高大的樟树,仍似乎无所畏惧地傲立着。终于,集万钧之力的雷霆击中了它。硝烟过后,留给它深深的创伤。这棵巨大的樟树被正中劈开,漫长岁月的侵蚀,使它的树体慢慢变成了一个空洞。

      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济川人在老樟树脚下繁衍生息。朝代的更迭,世事的沧桑,人间的生死荣辱,悲欢离合,在老樟树眼里也许不过是过眼云烟。它仍静静地立于小丘上,以它自己顽强的生命等待着它的姻缘。

      冥冥之中,就有一只从远处飞来的鸟,停在老樟树的枝头。于是,奇迹诞生了。这只消化不良的鸟儿,将榕树的种子通过排泄物撒向树洞。那一刻,注定在老樟树的生命史里成为永恒。

      在鼓浪屿的街街巷巷中,海边礁石上,我见过各式各样形态奇异的榕树,常常为它们生命力的顽强由衷地叹服。这种树,是敢于在极端贫瘠的土壤里成长的,也是敢于独木成林的;它的根,可以在离地十几米的树梢往下伸展,一接触地土地,要不多久就可以膨大成树干。这种对土地赤裸裸的渴望,简直比地方政府对农民土地的侵占更为贪婪,更为迫不及待。因此,长在古樟洞里的榕树,我们是不必担心它能否健康成长的。

      这棵被古樟抱着长大的榕树,树龄也该在五百年以上了。相扶相依,相生相合,盘根错节,但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榕树的根布满了树洞的每一寸空隙,甚至地牢牢吸附在樟树的躯干上,有些部位已完全融合在一起。这两棵树之间的关系,象母子,更象夫妻,就这样静静地拥抱着,直到地老天荒。

       如果树也可以有爱情,樟抱榕无疑是最直观的明证。这种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明目张胆的爱恋,是洞悉世事看透人生之后的彻悟,达到了一种非常人所能企及的境界和高度。这样的高度,已接近于神;樟抱榕树脚下满地插遍的香烛残迹,证明人们的确是将之奉为神明膜拜的。其中,更多的是恋爱中的男女和历尽沧桑的夫妻。

      这样奇特的樟抱榕,福建境内仅有三棵;而济川的这棵,据说是最大的。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济 川 散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