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院成校组织农民赴龙泉“取经”
脚沾泥土 手触科技茶院成校组织农民赴龙泉“取经”“快看,无人机运番薯比人工快太多了!”日前,来自茶院成校的40名高素质农民学员在龙泉市畲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围着一架升空的无人机发出阵阵惊叹。这场“脚沾泥土、手触科技”的沉浸式培训,让学员们实地感受了农业现代化的魅力。
“过去人工搬一筐番薯要10分钟,无人机2分钟就能搞定,还能自动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公司负责人王海和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讲解,“它单趟运输效率能提升3倍以上,咱们山区、梯田的复杂地形都能用,大大省力。”学员们凑在屏幕前,盯着无人机精准降落、卸载番薯,不时拿出手机拍摄操作细节,生怕错过关键步骤。
离开基地,学员们又走进田间,蹲在薯菜轮作示范区里仔细观察。基地里“番薯—浙油”的轮作模式,通过季节性作物交替种植改善土壤肥力。学员储功达蹲下身,跟着农技人员学栽种,手里的笔记记个不停:“以前种地全靠老经验,今天才明白,科学轮作能让土地‘喘口气’,产量还能往上提,这趟没白来。”
最后,学员们走进加工车间,从清洗、蒸煮到切片、烘干,全程学习浙薯13号番薯干的制作技术,不少人还上手尝试了切片环节,感受标准化加工的严谨。茶院成校校长王鑫根表示,他们会持续搭建“产学研用”融合平台,把更多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懂技术、会创新的“新农人”。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