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发烧、大腿根化脓……起因竟是被流浪猫抓了一下
生活中,撸猫、逗猫是很多人的乐趣,但你知道吗?被猫咪抓伤、咬伤后,除了要当心狂犬病,还可能会引发一种特殊的感染——巴尔通体病,也就是常说的“猫抓病”。“罪魁祸首”正是“猫抓病”
近期,家住北仑区柴桥街道的张先生(化名)颇为苦恼。从7月开始,他的大腿根部皮肤莫名红肿,本以为只是普通的皮肤发炎,但过了几天红肿却始终不退,还出现发烧、化脓症状,这让他焦虑不安。后来经人介绍,来到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感染科就诊,初步诊断考虑为“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
住院期间,北仑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芳副主任医师对张先生的病情进行了系统检查,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王芳越发觉得张先生的病情不太符合普通淋巴结炎和淋巴结结核的特征。
请问您是否养小动物,有没有被猫等动物抓咬过?有没有被蚊虫叮咬过?”张先生原本下意识地想否认,突然,他脑海里闪过2个月前的一幕:有一天他路过看到一只流浪猫,在照顾它的过程中,不小心被轻微抓出个皮肤小破口。当时他觉得伤口那么小,又过了这么久,应该没什么事,就没放在心上。难道这也有关系?
综合各方面情况,王芳安排张先生进行了病原体检测。随着检测结果的出炉,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困扰张先生许久的“罪魁祸首”正是“猫抓病”——巴尔通体感染。经过多西环素抗感染及抽脓等对症治疗,张先生终于顺利出院。
被猫抓伤“后劲”为啥这么大?
“真没想到,这么小的一个抓伤,时间过去那么久,‘后劲’竟然这么大!”回想整个就医过程仍心有余悸的张先生不禁感慨道。
“在日常接诊中,‘猫抓病’并不常见,因潜伏期较长且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王芳介绍道,“猫抓病”即巴尔通体病是由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猫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幼猫和流浪猫。这种细菌主要通过猫的爪子或牙齿传播给人类——当猫咪抓、咬人体皮肤后,细菌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症状。
感染巴尔通体后,症状通常在受伤后3天-10天左右出现,也有部分患者潜伏期较长,甚至2个月之后,被抓、咬的部位可能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甚至形成小溃疡,伴有轻微疼痛或瘙痒。
其中,受伤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疼痛,质地较硬,这也是最典型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化脓。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累及肝脏、脾脏、眼睛等器官,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有明确的猫抓、咬伤史,且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结合病史、症状、体征,通过血常规、淋巴结超声、病原学检测(如巴尔通体核酸或抗体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
●相关链接
王芳建议,爱猫人士可以从这几点预防巴尔通体感染:
避免逗弄陌生猫、流浪猫,尤其是活泼好动,更容易抓人的幼猫;给自家猫定期修剪指甲,玩耍时避免用手直接逗猫,可使用逗猫棒等工具。一旦被猫抓、咬伤,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及时前往犬伤门诊就诊;做好猫咪的健康管理定期给猫咪驱虫、接种疫苗,保持猫咪健康,避免让猫咪舔舐人的伤口或黏膜(如口腔、眼睛);免疫力较弱的人应尽量避免与陌生猫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猫抓病”虽不常见,但仍需警惕。被猫抓咬后也不必过度恐慌,积极正确地处理伤口,如果伤口过深,或无法正确处理伤口,请尽快至犬伤门诊就医;密切观察身体变化,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请尽快到感染门诊。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