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壮汉突然走不了路 几元钱的维生素“救”了他
“严医生,等我彻底好了,来我厂里,我帮你保养车子!”近日,余姚汽修厂老板陈先生(化姓)来到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复查时,向该院神经内科专家严旺发出汽车保养邀约。半年前,陈先生还是能单手拎起汽车电瓶的汽修厂老板,工友眼里“力大如牛”的壮汉;半年后,他连从床边走到门口都要气喘不止,只能依靠轮椅出行。最终救了他的,是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严旺的一双火眼金睛,和一瓶几元钱的维生素。
壮汉突然坐上轮椅
陈先生今年48岁,在宁波余姚经营一家汽修厂。他身高1.6米,体重70公斤,四肢粗壮,说话中气十足。“以前厂里搬轮胎、抬发动机,这些力气活都不在话下。”陈先生说,在汽修厂工作,体力消耗大,他都能轻松应对。
半年前,他发现自己有些不对劲。最初是容易疲劳,干体力活使不上劲,动一动要喘大气,他以为是年纪大了,没有太在意。但情况越来越糟,两个月后,他上楼梯都费劲;半个月前,他几乎已经走不了路,“走两步就腿软,像踩在棉花上,随时要摔倒。”陈先生描述,那段时间,他不得不依靠轮椅出行。令人疑惑的是,尽管浑身无力,但他的四肢看起来依然粗壮,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他先是去了当地医院肝科,因为近10年的体检中“肌酸激酶及肝功能”指标显示异常,乏力也常被认为是肝有问题;后来又转到了心内科,肌酸激酶升高也有可能是心肌出了问题。可一系列检查下来,肝脏、心脏都没发现明确病因。
肌肉活检和基因测序锁定“真凶”
转诊到宁波市第二医院肝病中心住院期间,陈先生接受了一系列检查,肌酸激酶值异常升高,最高达到4277U/L(正常值<200U/L),肝酶AST 320U/L(正常值<40U/L)。这样的指标让医生们也有些困惑,为明确病情,进行了一次院内会诊。
查看检查报告后,严旺敏锐地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肝功能异常。“肝酶AST在骨骼肌中的含量其实比肝脏更丰富,当肌纤维受损时,会释放大量的肌酸激酶和肝酶。”因此,陈先生肌病倾向性大。
这一提示,让诊疗方向彻底扭转。在严旺的建议下,陈先生接受了肌肉活检,病理结果提示:肌纤维内大量脂质沉积,这将疾病进一步锁定在脂质沉积性肌病大类中,这类疾病由于代谢障碍,脂肪无法正常分解供能,反而堆积在肌肉细胞里“毒害”肌纤维,使得肌肉功能无法正常发挥。陈先生的小腿看似肌肉发达,实则“外强中干”,丧失了运动功能。
但这仍是一个大类,具体是哪种代谢通路出了问题,还需进一步明确。为此,陈先生又做了基因检测。最终,“谜底”被揭开——戊二酸血症II型(MADD)。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罕见病。戊二酸血症II型是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一种,属于神经肌肉疾病这个大类,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ETFA/B)或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缺陷,导致脂肪酸、支链氨基酸和胆碱代谢障碍。
莫名乏力、肌酶升高需警惕罕见肌病
诊断明确后,治疗方式出乎意料地简单而高效。严旺只为陈先生开了一瓶几元钱的维生素B2(核黄素)。“戊二酸血症II型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核黄素反应良好,因为它是电子传递链中某些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剂量使用时可以‘疏通’被阻塞的代谢通路。”严旺介绍。
果然,服药仅3天,陈先生的肌力就得到显著改善,一周后,他能轻松步行1500米,几乎恢复如常。日后,也只需要保持规律服药,就可控制疾病。“真的像做梦一样!谁能想到,折磨了我半年的病,竟然用这么便宜的药就治好了!”复诊时,陈先生欣喜地说。
严旺表示,神经肌肉疾病发病率低,细分种类繁杂,绝大多数是罕见病,因此诊断困难。不少患者辗转多地、耗费大量精力财力,仍难以明确诊断。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3年,宁波二院在市内率先开设肌肉门诊,并开展肌病诊断的关键技术——肌肉活检,每年为50多位患者找出隐匿的病根。这些确诊病例,几乎每一例都属于不同的肌病类型,罕见程度可见一斑。
“神经肌肉疾病起病隐匿,容易反复。患者常在运动后发病,表现为疲惫乏力、肌肉酸痛、关节痛、运动不耐受等,休息后能缓解,运动后重现。临床检查异常指标与肝病、心肌炎等相似,容易误诊。”他提醒,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肌肉酸痛、运动不耐受,且检查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肝酶升高,应考虑肌病的可能性,及时至神经内科就诊。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