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陷阱 发表于 前天 11:02

守望相助让山花更烂漫

十年公益路 步履不停歇守望相助让山花更烂漫
      每年中高考结束,对有些家境困难的孩子来说,可能面临有学不能上的窘境。在宁海,有一支名为“山花烂漫”的公益团队,多年来,他们结对帮扶,助贫困家庭孩子圆梦。
      “山花烂漫”公益团队成立10年来,通过微信群红包接力的形式已筹集善款24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子超过845人次,发放助学帮困资金235万余元,组织敬老活动70余次,开展公益环保活动25次。团队先后获得“宁波好人”“浙江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一群特别有爱的人
      据“山花烂漫”理事长孙旭东介绍,早在2012年,他被同学拉进一个名为“爱在山花烂漫时”的QQ群。通过这个群,他结对资助了两个贫困孩子。
      2015年6月18日,他和同学、好友一起建起了微信群,取名为“山花烂漫——西店助学群”,寓意爱心公益能像春天里漫山遍野的花儿一样烂漫开放,也希望受助的孩子能像花儿一样茁壮成长。2016年5月,“山花烂漫”在县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
       “我们不是一群特别有钱的人,但我们肯定是一群特别有爱的人。”孙旭东说,“山花烂漫”成立至今,助学群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为一个拥有300来名成员的团队,成员涵盖各行各业,大家分工明确,组织各类助学帮困、敬老助残、公益环保等活动,为爱心人士和需要帮助者搭建平台。
       “日行一善”爱心接力
      不管是助学还是敬老,每一项爱心活动都需要资金。“山花烂漫”的爱心善款都是从哪儿来的呢?团队负责人刘芙妙告诉记者,除了一小部分来自直接捐助,其他的爱心善款都是来自群里的“微信红包”。成员们倡导“日行一善”,用微信红包的形式自觉自愿地进行“爱心接力”:第一个人发出5元“爱心种子”,抢到的人在此基础上加5元再发出来,依次类推,直到满200元,收归群里作为爱心基金。
      “微信红包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正能量,团队也始料未及。”刘芙妙说,微信红包的“爱心接力”是从2015年7月开始的,“当时,微信红包正流行,群里总会有人发红包。大家觉得,既然我们是一个爱心助学群,就让那些红包变得更有意义些,也让助学的资金源源不断,于是就想出了‘爱心接力’这个方式。”
      据统计,近3个月,成员中有160人参与过接力,有50人左右每天参与。通过“爱心接力”,团队每天最少能筹集400元左右的爱心款,最多一天有10000多元。截至目前,仅“爱心接力”这一项目就筹集了近240万元善款。
      助学帮困步履不停
      走进“山花烂漫”公益团队所在地——西店镇成人学校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他们多年来结对帮扶的照片、荣誉证书。这些照片和荣誉的背后,有太多感人的故事。
      “我们在对每一个助学对象进行实地走访确认事实情况后再进行讨论通过。”骨干成员舒桂虹说,今年9月开学季到来前,山花烂漫公益服务中心发放了2025学年第一学期助学金,目前共计77900元,惠及34名学生。
      在众多资助对象中,“山花烂漫”公益服务中心资助的第一个贫困学生雯雯(化名)情况最为特殊,也正是这一次资助,让“山花烂漫”迅速发展壮大。雯雯就读于西店中学,家境贫困。大家本以为只是一次简单的助学,结果走访后发现,姐弟三人竟然全都没有户口,并且不具备办理户口所需的任何凭证。
      听了他们家的曲折经历,看到姐弟仨乖巧的样子,一群可爱的“山花”人放不下了,他们群策群力,寻求合法途径,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从帮助孩子的妈妈到贵州寻根领身份证做起,补办结婚证,做亲子鉴定,补领孩子出生证……历时2个多月,终于赶在开学前拿到了姐弟仨的户口本,让正读初三的雯雯可以拥有学籍参加中考,也让妹妹可以合理入学。如今,雯雯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年了,老二也快大学毕业。
      除了经济上的资助,“山花烂漫”还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例如节假日组织学生看电影,发起“读书吧,少年”读书活动,带学生们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天一阁等地,感受宁波深厚的文化历史……爱心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最终汇聚成最磅礴的力量。如今,在西店镇,随处可见贴着山花logo的车辆,“山花烂漫”的故事还在延续……
      来源:今日宁海

又欠木公 发表于 前天 11:30

追求公平公正 发表于 前天 11:41

顶一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守望相助让山花更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