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不吃早餐 会引发慢性病
早餐被称为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一餐。而当代人生活节奏快,常常感到时间来不及,刚醒没胃口,经常选择不吃这一餐。但是你知道不吃早餐究竟会给健康带来哪些影响吗? 长期不吃早餐 容易得胆结石 胆汁淤积 经过一夜的睡眠,胆囊内储存了大量胆汁。若不吃早餐,胆汁无法正常排出,长时间淤积在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等成分容易析出结晶,逐渐形成结石。 胆汁浓度改变 正常进食时胆囊收缩,胆汁排入肠道参与消化。长期不吃早餐,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胆汁浓度升高,胆固醇饱和度增加,促进结石形成。 胆汁成分改变 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的比例对胆结石的形成至关重要,不吃早餐可能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高胆固醇胆汁缺乏足够的胆汁酸溶解,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胆囊功能减退 长期不吃早餐,胆囊缺乏食物刺激,久而久之,胆囊的收缩功能可能减退,胆汁排放不畅。胆囊功能减退不仅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放,还可能加剧胆汁淤积,增加结石风险。 代谢紊乱 不吃早餐容易导致身体代谢节律紊乱,影响胆囊收缩素等激素的分泌,对胆囊的收缩和胆汁排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泌异常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胆固醇代谢异常 早餐的缺失可能影响胆固醇的代谢,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和排泄受到影响,容易在胆囊内沉积,为胆结石的形成创造条件。不吃早餐的人往往也存在其他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爱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进一步增加了胆结石的发生几率。 不吃早餐胃病袭来 许多人觉得早上胃口不佳,长期不吃早餐。但空腹状态下,胃液分泌增加,长期来看,可能引发一系列胃病。胃液的主要组成是消化酶和盐酸。如果长时间空腹,胃会持续分泌盐酸,而没有食物可以消化。这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长期胃酸反流也会损伤下食管黏膜,引发食管炎。 不吃早餐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机会。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和溃疡的主要细菌。而早餐可刺激胃液分泌,有助杀灭菌群。不吃早餐还常导致晚餐过量进食,这也容易导致消化道问题。而夜间胃肠蠕动减弱,大量残余食物亦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复流机率。 因此,不吃早餐与长期胃酸反流、菌群失调等机制相关,会导致胃部疾病。想促进胃部健康,应尽量保证每日早餐,提供饱腹感。 不吃早餐小心肥胖来临 许多人认为不吃早餐可以减肥,但相关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反而更容易导致肥胖。这与不吃早餐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有关。 研究显示,不吃早餐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代表人体静息状态下所消耗的热量。早餐后胰岛素分泌,会刺激基础代谢,而长期不吃早餐会持续降低胰岛素,从而减缓新陈代谢。 不吃早餐 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 如果不吃早餐,体内就没有足够的血糖可供消耗,人体就会感到倦怠,疲劳,思维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根据相关研究,人体70%的能量在早上时段消耗,不吃早餐会降低大脑供糖,影响认知功能。不吃早餐还常导致早晨血糖下降,大脑活力降低。而低血糖会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影响学习记忆。长期不吃早餐,还会使脑细胞长期处于能量缺乏的状态,导致神经递质合成障碍,信号传导受阻,进而影响学习记忆、语言组织、执行功能等认知活动。 这会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对于学生来讲,早餐严重影响学业表现。多项研究发现吃早餐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标准化测试成绩,增加中学生的成绩。因为早餐可以增加血糖,优化大脑状态,帮助集中注意力。 对于上班族而言,不吃早餐的上班人士,反应速度普遍更慢,处理工作需要更多时间,效率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空腹状态下,大脑皮层活性降低,执行功能减弱。 而对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本身脑部变化明显,不吃早餐会加快认知衰退。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阿尔茨海默症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取食模式紊乱,建议监护人重视他们的饮食规律。 不吃早餐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影响,可能跟以下几点有关 一是长时间不吃早餐,会触发机体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增加慢性病的发生风险,而规律吃早餐能阻止炎症通路的激活。 二是不吃早餐的人生活方式往往不够健康,比如久坐、吸烟、饮酒、饮食不均衡等,这些都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三是不吃早餐可能导致昼夜节律改变和代谢紊乱。偶尔不吃早餐,身体可能感觉不出什么,但如果长期如此,其影响是与日俱增的。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病,不吃早餐带来的危害更甚。 建议一日三餐定时吃,早餐最好8点前吃完。食物可简可繁,但基础的主食、蛋白质类食物、蔬果缺一不可。 来源:健康吉林1232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