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守寂寞 发表于 13 小时前

新学期新变化,课间活动加时 户外运动加量

      日前,记者从县教育部门获悉,我省鼓励各地各校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将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目前,城西小学、华山小学、水车小学、西店镇中心小学等部分学校开始实行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那么,课间活动怎么安排?多出来的时间从哪里来?场地、管理等方面学校如何跟进?记者走进我县部分试点学校,寻找答案。
       “5分钟”怎么安排?
       新学期,对于城西小学的同学们来说,收到的第一个好消息就是课间活动从10分钟变成了15分钟,大家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上洗手间、喝水、玩游戏。“课间延长到15分钟,我们的眼睛可以得到更多放松,上课前,我们也可以从容走回教室,不用那么匆忙了。”学生朱润博说。
      记者了解到,城西小学课间活动分为大课间和普通课间,普通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大课间25—30分钟,学生每天课间时间总计达到105分钟。为了充分利用好课间,学校发动孩子们设计有趣的课间“微运动”。于是,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编花篮等传统游戏风靡校园。“各年级段师生根据自身兴趣,设计各具班级特色的运动项目、传统体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意性。”城西小学教导处主任俞照耀表示。
      下课铃声响起,城南小学的操场上同样欢腾一片,跑操、跳绳、射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教室走廊上,不少学生或谈笑,或远眺,状态十分放松。四年级学生胡梓楹拉弓瞄准、正中靶心后,激动地和同伴击掌拥抱。
    “5分钟”从哪来?
      课间休息时长增加,但在校时间不能增加,原有的课程也无法压缩。学校一天的课表安排得严丝合缝,多出来的5分钟哪里来?
      城西小学对学生的在校时间进行了仔细的“存量盘活”,学校将标准的40分钟课堂时间缩短至35分钟,俞照耀介绍,“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后,不仅让孩子劳逸结合,也促使老师们调整上课节奏,让孩子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水车小学教师章瑞藓介绍,学校对上下午的大课间和午休时间进行优化调整,成功实现了课间15分钟的安排。“这样的变化,给了同学们更多的活动时间,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课间时间,学校体育器材室开放,孩子们可自由借还器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时长难题,学校大多采用拆补的方式,从大课间、午休管理时间等长时段休息时间中拆出小时段,再均匀地补进各小课间。这种相对“无痕”的调配方式,既不会让孩子明显感觉长时段休息时间被压缩,又能缓解小课间的匆忙。
      “5分钟”如何管理?
      课间时间延长,也需要监督机制,确保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如果老师有拖堂的习惯,就会挤占课间时间。与其拖堂,不如提高课堂效率。”采访中,不少校长表示。为了确保课间活动开展常态化,观澜小学选出学生代表担任“课间监督员”,一旦出现占课现象,监督员就会举手示意,提醒老师抓紧下课;水车小学的行政班子成员承担起巡视监督的职责,提醒各科老师不要拖堂。
      在安全管理方面,城西小学调动学校保安师傅在课间巡逻,提高安全保障,并引导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观澜小学将学校活动场地合理分区,使得学生“在‘动区’有汗,在‘静区’有乐”;潘天寿小学天明校区结合各类场域空间特点,划分班级课间活动区间,避免出现学生人数过多导致冲撞等安全隐患,同时,制订课间活动管理条约、组建师生课间活动管理小组,实行师生动态巡查以及安排体育老师指导学生活动开展。
      记者手记
      春季学期伊始,浙江省、江苏省、海南省等多地要求将课间休息时间调整为15分钟,看似微小的调整,实则蕴含着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孩子们的课间时间被不断挤压,甚至连上厕所都要跑步前进。多5分钟的课间休息,是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尊重。给孩子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在运动中野蛮体魄,在游戏中文明精神,才能真正实现“玩得好,学得好”的教育理想。
      从“课间10分钟”到“课间一刻钟”,不只是一道时间管理“加减法”,其背后传递出深刻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那些最基础、最朴素的教育规律,始终值得珍视与坚守,要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学期新变化,课间活动加时 户外运动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