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品安全认知误区 你知道吗?
近日,由国务院食安办指导的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在支付宝“答答星球”、微信“食安查竞赛”小程序上线,开赛仅7天,就吸引1200万人参赛,答题次数突破17亿。记者从县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通过这次竞赛发现,多数答题者存在食品安全认知误区。为帮助广大市民走出认知误区,县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市,这6个问题值得关注:
问题一:对霉变甘蔗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霉变甘蔗芯发红,误食神经损伤重
其实民间早就有“清明甘蔗毒过蛇”的说法。专家指出,如储运不当,甘蔗在一定温度下容易产生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一般表现为甘蔗肉芯发红。毒素一旦进入人体会被迅速吸收,引起广泛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救治不及时,中毒者会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致死率达10%以上,即使抢救过来,也会留下严重后遗症。
问题二:认为家庭自制药酒可以放心饮用
自制药酒要小心,养生不成反丧命
一些地区有自制药酒的习俗,经常添加乌头、附子等中草药。专家指出,这些草药中含有乌头碱,是一种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剧毒物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造成严重损害,轻则四肢麻木,重则死亡。
问题三:认为形状、颜色普通的野蘑菇就是安全的
路边蘑菇不要采,个人经验不可靠
每年我国因误食毒蘑菇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很多人仅从外观来判断野蘑菇是否有毒。其实,蘑菇毒性与颜色、外观、形状毫无关联,很多毒性很强的蘑菇看起来平淡无奇。归根结底,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去研究判断野蘑菇是否有毒,不如就记住一条:不吃。
问题四:高温烹制后的野生河豚是否还有毒
野生河豚毒性强,高温处理也白忙
研究发现,河豚毒素耐热,100℃持续加热8小时都不会被破坏,所以千万不要认为煮熟炖烂的河豚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问题五:对家庭自制发酵米面食品的风险和危害较为陌生
发酵米面被污染,尚无特效解毒药
此类风险往往与一些地方特色食品相关,如吊浆粑、酵米面等,其制作需要长时间发酵或浸泡,过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就容易引起中毒,且无特效解毒药物,致死率高达40%~100%。
问题六:对土法榨油存在认知误区
长期食用土榨油,致癌隐患令人忧
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传统土法榨油,现榨现卖,以新鲜和原料自选为卖点,看似更有营养和安全保障,其实恰恰相反。首先是原料,很多原料看似新鲜,但像微小霉变带来的黄曲霉毒素风险,单凭肉眼并不容易识别。其次是工艺,土榨油制作要进行高温处理,易产生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而作坊式的加工设备往往并不具备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长期食用致癌物超标的土榨油危害巨大。
除上述6个易产生严重后果的问题外,还有不少公众食品安全认知误区:如有的市民还是认为速生鸡是激素催出来的,催熟果蔬会让孩子性早熟。实际上,速生鸡是动物育种和科学饲养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而催熟果蔬的原理和在家用苹果、香蕉催熟柿子的道理是一样的,并没有安全风险。菠菜补铁、喝茶排油、猪蹄美容、牛奶助眠等养生“常识”缺乏科学依据。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