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 发表于 2015-1-14 10:20:15

从奶荒到“奶剩”是谁惹的祸?

http://daily.cnnb.com.cn/nbrb/images/2015-01/14/A9/nbrb20150114a09b001.jpg     伤心的“牛奶”  1月13日,河北徐水县大王店镇釜山乡一户奶牛养殖户的奶农在倾倒鲜牛奶。(新华社发)  从2013年的奶荒到2014年的“奶剩”之间的转变似乎突如其来,一夜之间奶价持续下跌、合作社遭遇停站、加工企业压奶、奶农亏损开始在各大主产区蔓延,甚至出现了个别的倒奶、杀牛事件。   进口奶抢占中国市场,国内新奶无地存“牛周期”频现  “此次奶剩的主要原因,还是进口奶量的大幅增加。”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说,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9月,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  2014年1月至9月,新西兰原奶产量同比增长12.2%。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的原奶产量也分别增长5%、4.5%和2.2%。这些主要奶产区的产能扩大造成世界范围原奶出现过剩,欧洲、大洋洲原奶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超过30%。  而浏览国内各大超市的货架: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韩国……十几个国家的常温牛奶品牌令人眼花缭乱,“各种进口超高温灭菌常温牛奶以每天1000吨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  “主产国对主销国的销售增长预期过于乐观,且几个主产国之间也不可能就产量进行沟通,最终供过于求。”宋亮说,这不仅伤害到中国奶牛养殖业,同时也损害生产国奶农利益。  少时抢多时拒,奶荒到“奶剩”怪圈缘何频现?  从数据上看,2012年至今我国原奶产量是比较稳定的,并没有大规模的波动,可怎么就忽然从奶荒变成“奶剩”了呢?  实际上,在奶农苦苦支撑的2014年,正是一些乳业加工巨头的“风光之年”,不仅业绩超过预期,还先后进军海外、投资牧场、借道国外奶源。  按理说,企业选择低价无可厚非,但我国奶农在面对加工企业的话语权比较微弱,常常遭遇“霸王条款”、“朝令夕改”,少时抢奶、多时拒收已成行业多年的内部矛盾。  目前,与2013年第四季度各大企业争抢生鲜乳的局面截然相反的是,有加工企业纷纷限量收购以求自保,将危机转嫁到奶农身上。被限收而多出的生鲜乳则以更低的价格流向其他省市乳企,一些乳企收到价格低廉的生鲜乳后再进一步限收、停收当地的合同计划内的生鲜乳,形成恶性循环。  深层次症结突显,奶业转型成必然  一排排的常温奶占据超市众多货架,一盒盒的核桃奶、果味奶、钙奶、乳酸菌饮料等摆在显著位置……对于含乳饮料、复原乳、超高温牛奶之间的差别,消费者实在难以区分。  “就算企业不收生鲜乳,照样可以用进口的大包粉生产酸奶、乳品饮料,广告上都说是牛奶,消费者根本分不清楚。”一位乳业业内人士说,有些饮料价格甚至比纯牛奶还贵,照样销量不减。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为895.22亿元,同比增长19.54%;利润总额125.42亿元,同比增长24.52%。  “含乳饮料对牛奶进行了一部分的替代,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宋亮说,应加强对乳品相关常识和营养知识的公益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对乳品营养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开展乳品安全问题的专项讲座,化解消费者误解;对于无中生有制造安全问题或虚假信息,从而获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专家还认为,国内原奶的高价是“奶剩”深层次的症结所在。  (新华社上海1月13日电)

快嘴评天下1 发表于 2015-1-15 16:56:54

{:6_287:}

快嘴评天下1 发表于 2015-1-15 16:56:59

{:6_287:}

赤沙之印 发表于 2015-1-15 18:25:05

{:6_28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奶荒到“奶剩”是谁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