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往事 发表于 2014-12-30 11:19:44

微信朋友圈6种骗术多见 乌市警方提醒谨防被骗

       法制网乌鲁木齐12月29日电 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张磊 记者今天从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获悉,2013年11月21日至2014年11月20日,乌鲁木齐市警方共立网络诈骗案件1300起,其中利用微信诈骗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天(12月29日),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办案民警起底微信朋友圈六大骗术,提醒广大市民谨防被骗。
通过聊天实施诈骗
       案例:今年2月6日,毛女士通过微信聊天,认识了一个叫“凯凯”的男子,两人相约在乌市人民路某火锅店吃饭。就座后,“凯凯”请毛女士去取餐,待毛女士回来,发现不仅“凯凯”不见了,自己放在饭桌上的一部iPhone5S手机也不见了。
       警方解析:微信可以通过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很容易就能查找到几十个在1000米范围内的微信用户,实现“定位”。这种特殊功能间接地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网友在网上交友务必要保持警惕。

盗用头像蒙混过关
       案例:刘某、赵某及付某三人同在一个微信群。7月5日,刘某在微信上对付某说:“赵某出了车祸,急需治疗费。”付某便给刘某提供的账号上打了15万,打完款后给赵某打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警方解析:不法分子将头像和昵称修改成微信好友中的一位,盗用该好友的身份,伺机骗取微友钱财,应及时为微友添加备注名。

    求领养名贵狗
       案例:今年11月,一则求领养名贵狗的消息在乌鲁木齐QQ群、微信圈里疯狂转发。经警方核实,确定此为虚假消息。
       警方解析:“免费领养名贵狗”应该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法,诈骗分子多利用人的爱心,骗取领养费或航空托运费。

    二维码盗钱
       案例:乌市市民刘女士通过微信扫描一购物网站卖家发来的二维码,随后发现银行卡里的1000多元现金不见了,商品也没拿到。
       警方解析:二维码是一种新颖的信息获取渠道,诈骗者以商品为诱饵,哄骗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安装木马病毒,盗取银行卡里的现金。

“海外代购”陷阱
       案例: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张女士,在微信里搜索一品牌化妆品代购,发现一商家提供的价位比商场便宜20%。据商家称,此化妆品是托空姐捎回来的,绝对是正品,还有专柜的销售小票,她觉得很划算,便买了一套。收到化妆品后,到专卖店鉴定为假货。
       警方解析:假冒商家通过不断在朋友圈里面发产品图片,利用朋友推荐、展示真货专柜、快递单、专柜小票等手段来“诱惑”消费者。如果买了假货打算退货,却发现根本联系不上卖主。

    “为灾区祈福”陷阱
       案例:“我叫***,我是第***位为灾区祈福的人”,今年,微信朋友圈中出现大量以祈福为由让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的链接。
       警方解析:当你输入信息后,骗子可能通过网络抓取数据包的形式套取你的身份信息、微信数据和居住位置等内容。

为善最乐 发表于 2014-12-30 21:31:22

小心提防。

赤沙之印 发表于 2014-12-31 07:23:5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信朋友圈6种骗术多见 乌市警方提醒谨防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