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出游悠着点 夏季户外运动安全对策
正值暑期出游旺季,天下却并不太平,各地灾害性极端天气频发:长江、淮河流域遭受严重洪灾,安徽、四川、重庆、湖北、山东、新疆等多个地方均遭受不同程度暴雨袭击,不少省份洪水暴发,泥石流泛滥。国家旅游局曾多次发出安全提示,提醒旅行社和广大游客注重汛期旅游安全,防范涉水事故发生。据了解,目前不少旅行社已暂停向部分灾区发团,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暑期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专家提示,游客汛期出游前要随时了解天气情况,密切关注各种突发情况,谨慎选择出游目的地,同时要熟悉旅途中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
“高烧不退”的天气使出游的人们一股脑儿奔向水边,业界传来消息,目前各地海滨浴场都已人满为患,出境的“海岛游”和“嬉水游”更是团团爆满。然而,专家提示,5月份以来涉水事故渐呈上升趋势,暑假更是到了涉水事故的高发期。游客水边纳凉,参加各类水上项目,要切记以下玩水安全攻略。
攻略一:下水游泳千万不要逞能
大热天里在凉水里游泡澡,是最受用的消暑方式。然而,近期各地频发的游泳溺亡事故,屡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专家告诫,下水游泳千万不要逞能,游泳前首先要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饱餐、酒后、身体状态不佳或过度疲劳都不宜下水,饭后一小时才可下水,游泳一般不要超过两小时;其次,了解水情很重要,特别是自然水域,要清楚水的深度、是否有淤泥、水藻、暗礁等,最好避免野外游泳;再次,要选择有救生员的安全水域游泳,水质脏及危险的地点不能游泳,在海上游泳如果沙滩挂起红旗表示有风浪危险,游泳技术再好也不可以冒险。
攻略二:漂流要牢记“八字经”
作为一项新兴的生态旅游项目,近年来水上漂流备受追捧。但玩家称,漂流存在一定风险,牢记“八字经”可让你在享受凉爽和刺激的同时避开危险。“轻装”:漂流时不要带大量物品尤其是贵重物品上船,最好不要用相机拍照,以防相机落水;“听话”:上船听从船工的安排,穿好救生衣,找到安全绳;“平衡”:在急速顺流而下时,人与艇身应保持平衡,坐在后面的游客身体应略向后倾,保证艇身平衡并与河道平行;“沉着”:艇被卡住时不可急于站起,应稳住艇身,找好落脚点才能站起,搁浅时请下艇,到水深处时再上艇。
措施一:突遇洪灾怎么办?
随着国内汛期的到来,受连日暴雨影响,国内多个省份出现洪灾。如果旅途中遭遇洪水,专家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在平原遇洪水要向山岗、楼房等高层建筑处转移;如洪水来势较猛,应就近抓住有浮力的物体如木盆、木板等。如果在山涧行走遇到山洪暴发应立刻向高处转移,并寻找退路;如河水猛涨无法前进或返回,要选一个高处的平地或山洞休息、求救。在水中行走要随时判断水情,若水流不急、水深在膝盖以下并能保持平稳可以行走,如果水已齐腰深就不能涉水,有可扶握的绳索或固定物体才可前行。
措施二:雨天户外如何防雷击?
专家提醒,在雷电大作时避免在野外逗留,如果正在户外活动,应做到以下几点确保安全。一、雷雨天应远离电线杆、大树、独立的房屋等,不要到水中游泳或划船。二、远离建筑物外部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三、在旷野遇雷电,人员要分散开,不要奔跑,尽量蹲下;不要用手撑地,双手应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并尽量低下头,穿上雨衣防雷效果会较好。四、雷电交加时,如果头、颈、手部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立刻蹲下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的金属饰品等。
措施三:遇到龙卷风如何逃生?
专家介绍,龙卷风是破坏力极大的高速旋转风暴,常出现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夏季是龙卷风的多发季节,进行户外活动要格外警惕。首先,应关注媒体报道,尽量避免到近期可能出现龙卷风的地区开展活动。如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在与龙卷风路径相反或垂直的低洼区躲避,因为龙卷风一般不会突然转向。如在室内,要打开一些窗户,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汽车和活动房屋均没有防御龙卷风的能力,因此当乘汽车遭遇龙卷风时,应立即停车并下车躲避。
登山安全对策
近年来,国内的登山及户外运动爱好者数量剧增,暑期又到了“山友”大规模“出动”的时候,然而近期各地“山友”出游的安全事故也是接连不断。安全专家特别提出六项登山安全对策,期望对“山友”出游有所帮助。
对策一:在山里迷了路怎么办?
迷路是登山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一些缺乏户外经验的“驴子”一旦发现迷路就异常慌乱,甚至走出搜救区域而长时间被困甚至遇险。下面几招或许能帮你迷途知返:随时观察周围地形以确定方向,离开帐篷、汽车之前,确定周围各种固定的目标向导,记住往返经过了多少溪流、多少山峰,必要时画出路线图。最重要的一招是,辨认方向时可找一棵树桩观察,树桩年轮宽的一面就是南方,另外,树木一般是南侧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较稀疏。
对策二:登山时怎样避免意外伤害?
参与户外登山应尽量避免意外伤害,首先,旅途中应在安全区域活动,避免在高低不平或有坠石危险的地方行走,尽量不走夜路,杜绝只顾看景不看路。其次,在野外为了防止昆虫的咬伤、蜇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阴和草地上坐卧。
对策三:怎样预防高原反应?
登山时,随着高度的提升,尤其当海拔超过2000米以上时,一些人会出现高原反应,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头痛、耳鸣、呕吐,严重者还会出现感觉迟钝、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专家建议,为预防高原反应,登山上升速度不宜太快,步调应平稳,并调整呼吸,登山高度应逐渐增加,以逐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作短时间休息,休息时以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
此外,如果攀爬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的山时,最好能携带一定的抗缺氧药物,如红景天等。一般经验认为,如果在出发前3天服用红景天,将可大大减轻高原反应,此外,备个氧气袋作为应急之需也有必要。一旦队里有人出现严重高山反应,应果断下撤。
对策四:哪些地方不适合野外露营?
很多“山友”都喜好野外露营,其实,扎营地选择学问不少,稍有不慎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专家特别指出,在野外露营中,应尽量在坚硬、平坦、背风的地方搭帐篷,切记不要在河滩和河谷中央扎营,避免山洪危险;也不可在谷底低洼处扎营,避免潮湿和坠石危险。在山顶迎风面扎营也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因为那里一般风大且取水不方便;如果试图在动物觅水点扎营,那么一些动物晚上或清晨过来骚扰你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至于在枯木或蜂巢之下扎营,不用说你也该知道后果有多么恐怖了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