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茶余 发表于 2012-8-1 13:29:05

(转)药庆卫诉张显案的“双重警示”

       《新京报》8月1日社论:在网络上发表失实内容,侵害他人权益,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动辄给人贴“×二代”之类的标签,不但容易伤害相关当事人,而且割裂社会,贻害无穷。
      据新华社报道,7月31日,药庆卫诉张显名誉侵权案宣判。法院要求张显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在其微博、博客上连续30日分别刊登致歉声明,向原告药庆卫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支付原告药庆卫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1元、公证费5960元。药家鑫案终审后,其父药庆卫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张显在微博上编造许多子虚乌有的事实,把药家鑫说成“官二代”或“富二代”,意在让不知情者产生仇恨。如今法院的判决,还了药父一个公道,也给社会留下了“双重警示”。其一,在网络上发表失实内容,侵害他人权益,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当地法院所认定的,张显作为网络实名认证的公众人物,“自行书写或转载他人博文、微博,对药庆卫进行诽谤、侮辱及家庭情况失实性的描述”,主观上具有对原告药庆卫的名誉进行毁损的故意,客观上侵犯了药庆卫名誉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民事责任。网络社会,各种信息纷繁芜杂,其中一些案件类信息经常会引发广泛关注。但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任何人在发布、传播、转发信息的时候,都应该更为谨慎,不能主观去贴标签、添油加醋。无论是主观故意地编造不实信息去散布,还是在事实上传播了虚假信息、严重侵害了他人权益,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其二,动辄给人贴“×二代”之类的标签,不但容易伤害相关当事人,而且割裂社会,贻害无穷。不可否认,在当下,确实有少数年轻一代因身份而言行跋扈、目无法纪,给公众印象不佳,在这样的时候,简单地给某人贴上“官二代”、“富二代”之类的标签,极易引发一些负面想象。但正如曾经有过企业家之子周江疆火海救人的壮举一样,“身份标签”往往会离真相越来越远。如果给某一个群体盲目贴上某个标签,在真相不明的情形下,人们容易凭借对某个群体、某类事件的惯性想象,先行臆断,给当事人造成伤害。比如,即便药家鑫犯罪,其父药庆卫也是无辜的,但被贴上的不实标签和诽谤、侮辱性语言,却给他带去了很多不该承受的伤害。违法者自有法办,通过贴标签来制造“眼球效应”,其实是画蛇添足。比如出了飙车案、打人事件等,客观事实就足以让违法者受惩,而不必动辄贴上“×二代”的标签。当然,有些人之所以喜欢借助标签,来激起舆论对“×二代”的仇恨,是担忧公权或司法会在权力或金钱的影响下丧失公正,因而求助于营造的舆论声势。这也值得相关部门反思,只有依法办事、捍卫公正成为常态,贴标签的行为才会彻底失去市场。无论在现实还是网络环境,任何价值判断,都该以事实为基石;只有在对真相的理性坚守下,人们的评判才会回归公允,避免在标签的刺激下浮躁地站队。药庆卫诉张显一案,颇值得人们思量。

人醒吾独醉 发表于 2012-8-1 16:29:08

这个该顶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药庆卫诉张显案的“双重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