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大可不必迎娶“剩女”沃尔沃
“福特”实在熬不住了,一直想把家里的“剩女”沃尔沃卖掉。目前这位“剩女”的身价一直在狂跌,而且还没有要止住的态势。2008年第三季度,其税前亏损达到4.58亿美元,较之于2007年同期1.67亿的负债,情势每况愈下。作为她的父亲“福特”,遭遇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确也自身难保;于是把“沃尔沃”卖掉的决心更强了。福特汽车把目光和动作频频投向中国,因为他们认为或许现在只有中国的车企才有可能迎娶这位落难的“剩女”。
毕竟目前中国车市的成绩足以令世界瞩目,中国也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
而最近一段时间,传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消息愈演愈烈。前两天,更有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吉利汽车公司已经聘请了“最牛金融家族”(英国著名投资银行洛希尔公司)担任其顾问,以竞购陷入经济危机困境的瑞典汽车巨头沃尔沃公司。即使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已多次否认收购一事。
先不管“并购”一事最后会演变成如何,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下。
1、收购沃尔沃可以拔高品牌?
从去年开始,吉利就已经开始分品牌战略,而且有意打造“高端品牌”。据悉吉利明年年中将会推出旗下高端品牌帝豪的首款车型,两厢和三厢车型分别称为FC-3和FC-2。而在08年的广州车展上,吉利推出了其全球鹰品牌的首款车型熊猫。
吉利要打造“高端品牌”,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吉利迫不及待地要脱掉“最廉价车”的帽子,这是好事。
而如果通过并购高档品牌沃尔沃,就可以快速拔高吉利的品牌吗?有吉利内部人士认为:“事实上,此时的吉利,并没有需要再购买一个高端品牌来提升自身品牌的迫切性。”
事实上,我也认为吉利不必刻意追求高端品牌的塑造,毕竟品牌的传播并不是一步完成的。企图通过沃尔沃汽车高端品牌形象和汽车安全技术,扭转吉利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这恐怕很难,因为消费者对吉利原有的品牌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如果想通过收购某个品牌从而一下子改变消费者的意识,这是不现实的。
倒是如果收购了沃尔沃,有可能因为精力的分散影响了自有品牌的发展,这才是现实的。
可喜的是,吉利李书福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多次表态不会参与海外并购。据报道,李书福还表示在09年上海车展上,吉利将会发布一款独立研发的类似于奥迪的高端车。
2、收购沃尔沃将成难以承受之重
据悉,现在吉利的市场资本总额大约为5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收购沃尔沃至少需要15亿美元。以吉利现在的资金实力远远不够,更何况标价15亿美元只是一个保守数字,最早之前福特曾抛出60亿美元的“天价”。
实际上,从做生意的角度上看,沃尔沃运作得并不成功。从1999年,福特花了64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到现在市价缩水了一半。再看08年它的成绩单:08年销量下滑了近26%,税前利润亏损15亿美元。有投资机构还指出,沃尔沃目前还亏欠福特35亿美元的债务,为保证沃尔沃的正常运营,今后的五年内沃尔沃需要大量资金注入。
如果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吉利就可以利用中国较为低廉的劳动力及其他优势,把沃尔沃汽车的生产从瑞典转移到中国;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但回头一想,当时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时候,或许也有过这种想法,而到现在仅存的想法只是一纸“破产保护书”。至于说要借沃尔沃渠道,打开国际市场。这未免长远了些,因为现在北美市场、欧洲市场一片惨淡,唯有中国市场还有点“火”,倒不如专注于国内市场,专注于国内的竞争对手。
3、失败案例多于成功案例
4年前,上汽并购双龙堪称是“中国汽车业首个跨国并购”。4年后,双龙申请破产保护了,可利用的价值所剩无几。上汽用40亿买了个教训,教训告诉我们,并购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上汽并购双龙,错就错在上汽对未来没有充分估计,双龙是否具备先进技术本就有争议,柴油车的前景在国内也不被看好,加上石油紧缺,油老虎SUV并不被看好。 不仅如此,当初设想中的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毫无踪影,“韩国公司中国化”的计划泡汤,这可能是更大的战略失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认为,上汽根本都没进到双龙中去。显然,上汽对韩国国内的复杂法律关系、劳资纠纷估计不足,对自身管理能力过于自信。
再说到戴姆勒和克莱斯勒。戴姆勒总裁蔡澈在回顾和克莱斯勒10年合作经验时曾说,车型和技术上的融合其实非常容易,但文化上的巨大隔阂是阻止双方走得更近的关键,最后不得不以“分手”告终。福特在黄金十年收购的马自达、VOLVO、捷豹、路虎和阿斯顿·马丁,至今仍未能消化,最后有的甩手转卖,有的一直想卖却卖不出去。
综合来讲,从汽车品牌收购运作史上来看,并购失败案例多于成功案例。而对于国际汽车市场经验很少的吉利汽车来说,就算有能力收购沃尔沃,如何进行整合将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http://www.***刷屏帖子被屏蔽***/newsshow.asp?id=5865http://www.***刷屏帖子被屏蔽***/newsshow.asp?id=5865
页:
[1]